“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公平化。”这是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(以下简称《建议》)从强化力度的角度提出的重要目标。保护和改善人民生活。改善人民生活和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。只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、发展依靠人民、发展成果人民共享,才能有正确的发展观和现代化建设。为此,《建议》强调“制定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、路径和措施”,推动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深入基层、覆盖农村、面向边远地区和困难群众。”这也是现代化成果日益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深刻体现。我国2895个地区全面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平衡,共有14亿学生获得了学习期间的助学金,4.2亿学生从营养改善计划中受益。公益性、高质量,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、便民化,努力实现服务达标,不断改善地区、城乡、群体之间的服务差异,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享受到更加公平、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。看看这个城市的公共服务。我国有大量的移民工人。到2024年底,进城务工人员将超过1.3亿人。农民工最大的愿望是子女在常住地享受教育、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。幼儿教育10项、教育9项、劳动收入12项、医疗16项、养老4项、住宿3项、弱势群体救助14项……现行国家公务员基本服务标准规定的81项服务中,有62项属于安置领域。虽然这代表着巨大的进步,但它提醒我们仍然存在需要解决的差距。马苏。 《建议》进一步聚焦“全年龄段、青少年”,延伸至教育、就业、社会保障、医疗卫生、住房安全、住房保障等领域。文化和体育。从推动地方基本公共服务缩小差距、扩大优质服务资源范围,到统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、促进制度融合,为农村地区提供教育、医疗、养老、文化等服务。从提高工资水平、建设普惠基本民生到弥补基本公共服务短板,可以大幅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,有力支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。还要看到,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,要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,兼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、财政空间等因素,实现资金和资源的有效配置。要按照《建议》落实要求,找准差距,着力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规划设计、设施建设、资源配置、人员配备等方面的公平均衡,加快补齐均衡发展差距。基本公共服务牵动人们的生活,联系着人们的心灵。推动和延续“十五五”规划,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发展,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,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全民享有,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、创造美好生活,将取得重大进展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