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推进,基层作为政策跳板的影响力明显体现。年轻干部在基层工作时,不仅考虑国家发展规划,而且将其转化为现实。紧跟党的旗帜,把治理现代化的大要求融入到日常工作的小细节中,是年轻干部必须做好的事情。
将角色从“管理”重新定位为“授权”。以前的基层管理是“管大家”,而现代治理则要求大家共同参与,着力做好服务。年轻高管必须主动放弃“管理者”的旧观念,更多地成为基层的“组织者”和“仆人”。在干部群众的正常活动中,我们帮助群众更多地接触资源。我们不应该在问题发生后才去??解决问题d 提前预防。比如,在社区治理方面,年轻高管不能再充当“保姆”,包办一切。相反,我们必须想办法让居民积极参与,支持当地组织的发展,充当“催化剂”。通过搭建大家讨论问题、找专家帮忙的平台,把治理从“干部为人民做事”转变为“人民为自己做事”,真正赋能基层,盘活社会治理的“神经末梢”。
创新我们的工作方式,从“经验”到“数据”。 “当你坐在办公室时发现的一切都是问题,但如果你走到基层,你就能看到所有的解决方案。”这告诫年轻的高管们,必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。数字时代,年轻高管必须学会用数据说话,用自己的经验和判断来指引方向。年轻执行官ives应带头利用数字媒体提高治理效率。为此,年轻高管不仅要能够走街串巷、挨家挨户,还要能够利用各种政治平台、网络管理数据、收集舆情、意见的系统来分析形势、准确判断问题。 “群战”广泛管控 不再依靠“技术”,而是利用“数据档案”精准提供服务,快速响应群众需求,提前预警风险险情,合理配置公共课程资源,让治理更加智慧高效。
将服务流程从“被动”重塑为“主动”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之一是高效合作。基层活动经常遇到部门分散、工作流程复杂的问题。年轻高管必须成为流程再造专家,让服务从等待公众转变为寻求帮助,主动将服务直接送到家门口。参照“帮助别人为别人做事”、“高效做一件事”的改革思路,年轻高管要鼓励各部门在职权范围内相互配合,简化做事步骤,变“人要走很多次”为“部门一起做”。项目审批提前介入、多个环节批量办理、公务员“一窗受理”等,年轻高管要坚持落实为“钉子锤”,为提高便民便利、助力企业发展多下功夫。
“治大国如烹小鲜”。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。年轻干部要体察人心,用智慧解决问题,对忠诚负责。让我们用“治国”之笔现代化建设”,以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填补我们平凡的基层岗位,努力描绘一幅“基层善治”的生动画卷,为夯实国家治理基础贡献年轻人的汗水和智慧。
来源:京中网(湖北日报)
作者:李长新(武汉长江新区“江角岛”团队)
编辑:张江

推荐文章